好可怕的媒毒

實在不知道該從何寫起
搬回台灣快一個月了
也正好是趙建銘案最熱的時候

每天在我刻意的忽視之下
新聞的聲音還是一直傳進我耳朵裡
兩年沒回台灣,一回來就是這種陣仗還是真有點給他無奈
我開始可以了解,每天在媒體的荼毒下
仍能堅持自己意見的人是有多偉大!

當聽到朋友親人的回應時
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辯解

只能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做我的反抗

例如:家人看著統媒不亦樂乎。
反擊:唉~~這些有什麼好看的,看點別的吧(順便轉到公視或旅遊台)

有天去二姊家,晚餐時分硬是要求轉到公視
公視的新聞真是正常多了,多了好多生活和國際新聞
二姊還驚奇地說:原來還發生了那麼多事啊
(這…不是一定的嗎?)

例如:我覺得最近最應該被注目的新聞是北韓試射飛彈對東北亞情勢的影響,還有最近印度的恐怖攻擊事件。可是新聞台除了第一家庭外似乎沒什麼別的新聞好報。沒有什麼深入解析和報導。

接下來要做的是偷偷把一些新聞台給刪掉
能少看一台是一台
我想我家的人應該不會發現這件事吧

 

亞特蘭大台灣文化節有感

來亞特蘭大後第一次參加台灣同鄉會的活動
台灣文化節是亞特蘭大地區台灣人社團兩年一度的大活動
因為亞特蘭大台語長老教會有出幾個活動
我也受召去幫忙

其實來美後也不是第一次去參加這樣的活動
之前在南卡唸書的時候,
政府每年都會舉辦一個叫做International Festival的活動
我也都會去幫忙

幾年下來,也有自己的一些觀察

南卡的台灣人不多,資源也不豐富,每次總是在活動開始前才來抓人去幫忙,攤位變化不大,總是替來參觀攤位的人寫張有他們中文名字的書卡,擺雙筷子來讓外國人夾花生之類的。攤位上的海報也是多年前從亞特蘭大文化辦事處帶回來的,上面不是一個穿唐裝的老人在寫書法就是一個穿旗袍的女士在彈古箏。我不是說書法和古箏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是猛然一看,台灣的攤位和中國的攤位有什麼差異?!

亞特蘭大台灣文化節所集結的台灣社團力量和官方支持比起來當然是多很多,小冊子又多又新,各式各樣的紀念品讓來參觀的友人們讚不絕口,還有布袋戲偶、歌仔戲服和原住民服飾的展示。看了這些展示,真的十分讓人感動,不管大家怎麼去批評新政府的作為,但在宣傳台灣的部分真的十分需要肯定。尤其是那首主題曲,真是百聽不厭!

雖說文化節是集合台美人社團的力量,但是似乎還是可以從攤位和節目的提供看到一點台美人在宣傳台灣上的一些難處。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偏見,雖說是集合所有台美人的力量,但是有台語長老教會出現的地方,慈濟等社團就不會出現。好像是有種王不見王的感覺?!抑或是這裡的台美人社團是有負責不同工作的,每年過農曆新年時,在亞特蘭大僑教中心都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那時就會是慈濟等社團出動的時候了。

不管怎樣,這次的台灣文化節可以算是相當的成功,看到不同的人來認識台灣文化實在是非常的開心。

 

意識形態太強?

今天和前男友聊到天
本來只是單純聊聊彼此的近況
卻不小心聊到台灣的現況

他說了一句台灣現在經濟這樣,政府要負全責!
我不以為然的說:到底現在台灣經濟是怎樣!?
你真的有去研究台灣現在的經濟情況嗎?
如果台灣經濟這麼差,LV旗艦店會在台灣一家接一家的開嗎?
股市還有人要玩嗎?
如果真要負責,除了政府,
更大一部分是只會唱衰台灣的媒體吧!

再來他不甘心地把話題轉到教育身上,
什麼教改一綱多本,害現在小朋友要唸一大堆書。
都是政府的錯!

一說到教育,我的火又更大了
「有人說一綱多本,就是所有書都要買回家唸嗎?」
一綱多本的立意很好,我承認政府在督促書商方面有待加強,但是全是政府的錯嗎?家長、老師、社會不用負責嗎?!
如果不是受到獨尊儒術的鬼士大夫思想影響,有必要科科都唸一百分嗎?再者老師若不能出好題測試學生,只會出填鴨題測試學生是不是有看遍所有的教科書,那這是政府的錯嗎?

你有去看過杜部長的施政報告嗎?你怎能一口咬定他完全沒做事,只有政治意識?再者,本土化是政治意識嗎?認識台灣有錯嗎?

辯到最後,他嘆了一口氣說, 你還是一樣,意識形態太強了。

唉~~再怎麼氣憤的我聽到這句還是只能啞口無言。
一段日子沒聯絡,一些美好的回憶又回來了一點
畢竟當年是生涯規劃不同才分道揚鑣的,
每次一吵到最後,他都會說我自從來美國後,
就變得很愛跟他吵,以前都不會這樣。

我要怎麼說呢?
自稱中間選民的他,說自己從不偏袒任何一方,他是用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事情,到最後只是一味地在批評政府,順便說,我也討厭國民黨啊,好像只要說了這句話就可以証明自己很客觀。

我來美國最大的轉變可能只是我接觸統媒的機會少了。
可以觀察美國社會和台灣社會的不同來重新思考一些議題。
我對許多議題也沒有什麼很擲地有聲的見解
我唯一了解的是,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
也沒有絕對,
我只是希望多用不同的角度來評論時政
卻只得到一句「意識形態太強」

我還能說什麼?

 

相親結婚

最近一直被家裡逼婚
家人不斷重申,若美國找不到男朋友
就趕快轉移陣地回台灣相親好了

對於一個才剛踏入社會大學的我來說
怎麼會想答應這種事

但是後來想想,其實也不錯啦…
但是,我可以在和別人見面時第一句就問:

「你是挺綠的嗎?」

以前覺得政治立場和愛情沒有關係
不過,現在覺得關係可大了
如果嫁進一家政治立場完全不同的家庭

可能要被強迫收看濤哥或康哥的節目
強迫看到統媒報紙
看到新聞時,正想痛罵時,旁邊居然傳來叫好的聲音。

光想到這裡,不禁打了個冷顫
這果然是一見面就要馬上問的問題!

 

浴火鳳凰

已經忘了何時第一次聽到鄭南榕這個名字了

記得高中畢業典禮時,
葉菊蘭女士也來參加她女兒的畢業典禮
我的母親遠遠地看到葉女士,
激動地一直要過去和她敬禮
青春期的我什麼都不怕
就怕這種「丟臉」的事

覺得媽媽好像「追星族」
也不願深究為何媽媽一定要去敬禮

後來自己的台灣意識覺醒後,
才慢慢了解當年母親的激動從何而來

這就是台灣人吧

長期在黨國體制下生活
不敢說出自己的看法
只敢偷偷地表示自己的支持

1998年的畢業典禮
我的母親不願告訴子女她為何要去敬禮
直到現在,母親的「gin-na-lang 有耳無嘴」
仍是最高指導原則。

十七年前的那把火
燃起台灣人心裡敢怒不敢言的鬱火

十七年後,鄭南榕若回到台灣
看到現在的台灣社會
充斥著濫用言論自由的媒體和人士
把聯共制台掛在嘴邊,唱衰台灣不遺餘力
不知他會怎麼做?

「跟我一起喊十次獨立。」
「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獨立!」


現在的台灣人,有多少人敢這樣大聲喊出來?

 

台灣的水果,沒得比

出外的台灣遊子
通常最想念的都還是台灣好吃的水果和多樣化的食物

上星期去逛一間韓國人開的超市
看到一小箱楊桃

我馬上衝上前去,驗明一下正身
(現在買東西,都要再三研究其原產地!以免買到可怕的中國貨。)

看到箱子外面印的--「Product of Taiwan」

這麼令人感動的一排字
當然是二話不說的拿了兩個
(一磅3.99美金呢!只買得起兩個)

那種興奮的感覺,真是無法比擬的

我想比起什麼銷中
銷來美國還可以被我們這些真正了解台灣水果價值的人食用。
何況,中國人付得起一磅3.99美金的價錢嗎?
(就算省點運費,一磅算他們2.00美金好了,他們願意買嗎?)

記得以前在南卡唸書時,也有看過楊桃
小小爛爛的,讓人看了就買不下手
不知是哪個國家進口來的
那比得上台灣的楊桃,又大又多汁甜度又高

回家後用充滿感恩的心情切開
再加上點台灣梅山的梅子粉

哈!真是人間一大享受啊~~~~

 

傲慢與偏見

最近老闆替我請了個助手
(這樣算是升職嗎?)
雖然薪水未變,但是工作量不像以前那麼可怕了
這位新請來的助手是個中國人
號稱有中國會計師執照和數年銀行工作經驗
在一家零售店做到店經理之類的
那時聽到她的學經歷差點沒跌倒
這樣的人何必來當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蘿蔔頭的助手呢
她應該可以弄到更厲害的工作吧!
她上班沒多久,我慢慢了解了
Are you sure that everthing on the resume is true???
號稱會電腦的她,excel的認識只限於輸入數據(how about sorting or other functions.....??)

號稱有會計師執照的她,對會計資訊系統的認識……微乎其微。
雖說每個公司的會計系統不同
但是會計資訊系統的概念並不會改變啊~~

以前唸書的時候遇到一些中國人
對於他們只出一張嘴巴,有三分實力可以說成十分的功力深感厭惡
我一直告訴自己,不可以對他們有偏見,
畢竟,他們也是為了要混口飯吃
最討厭的是那種鬼扯的邏輯,不服從規則的民族性
記得以前和他們打過一次排球賽
比到最後,規則居然變成,排球可以用腳踢!
只因有輸不起的人去跟裁判抗議說只要球有接起來,就算數!


還有不管什麼發明,什麼文化都是源自中國的鬼扯思想
如果他們想回復那個大中國
拜託,別只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順便叫日本、韓國(朝鮮)、越南通通回歸~~~~~
讓日本、韓國回歸比我們這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台灣島有價值多了!
如果不滿足,乾脆回復到成吉思汗時期的版圖~~還可以擴充到中亞甚至歐洲去!


好像有點太情緒化了…
最近工作壓力大,新請的助手又沒什麼幫助
又看到一堆討厭鬼對於「終統」的奇怪回應
台灣人啊,什麼時候才看得清自己的定位呢?